新樂社區居民迎來幸福時光-新華網

<tbody id="uby7e"><noscript id="uby7e"></noscript></tbody>
  • <li id="uby7e"><tr id="uby7e"></tr></li>
  • <th id="uby7e"></th>
    <tbody id="uby7e"><track id="uby7e"></track></tbody>

    新華網 > 陜西 > 正文
    2023 10/ 11 09:29:32
    來源:陜西日報

    新樂社區居民迎來幸福時光

    字體:

      新樂社區居民在剪紙工廠工作。 通訊員 王媛媛攝

      清晨去買菜,走幾步路就是便民市場;偶爾頭疼腦熱,直接就近去社區衛生室問診;學校就建在家附近,孩子上學走一會兒就能到……

      這樣再平凡不過的生活,卻是定邊縣新樂社區居民李鳳強一直以來的夢想。

      5年前,41歲的李鳳強還住在定邊縣新安邊鎮店子坪村,這里距離縣城70多公里,屬于白于山區。

      “地廣人稀,山大溝深?!崩铠P強苦澀地回憶,“種地土壤貧瘠,吃水要靠集雨窖,每家每戶住得遠,鄰里之間聯系都很少?!?/p>

      轉折出現在2018年。在定邊縣的幫扶下,李鳳強和其他村民一起,帶著家人搬到了榆林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——位于定邊縣城的新樂社區。

      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……一家人把新房布置得滿滿當當。整潔明亮的新房讓李鳳強擁有了夢想中的溫馨家園。

      2011年至2020年,定邊縣從白于山區搬遷群眾13.7萬人,來自18個鄉鎮164個村的7000余人搬進了新樂社區。

      新的生活開始了,但如何高質量續寫易地搬遷“后半篇文章”,讓“心安處”成為“新家鄉”?幫扶干部和搬遷群眾共同努力著。

      一輩子“靠天吃飯”,如今乍然來到繁華的城鎮,群眾最擔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份新工作。

      “過去我們全靠種幾畝地和外出打工來維持生活。大山里很干旱,種地的日子很艱難?!卑徇w群眾閆彩虹說。

      2018年,閆彩虹一家4口搬入新樂社區,按照易地搬遷政策住進了兩室一廳的房子,但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讓她在找工作時犯了難。

      為了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,陜西定邊、江蘇寶應兩縣在蘇陜協作中,按照“移民搬遷建社區、依托社區辦工廠、辦好工廠促就業”的發展思路,在新樂社區先后創新建設剪紙工廠、柳編工廠、說書劇場等,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,更好地傳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新樂社區先后聘請5名省、市工藝美術大師入駐剪紙工廠,先后解決110余名搬遷群眾就業。

      “現在我在剪紙工廠上班,一個月能賺2000多元,在補貼家用的同時,一年下來還能攢不少錢?!遍Z彩虹告訴記者,自己向來心細手巧,很喜歡剪紙工廠的這份工作。

      如今,李鳳強也忙個不停。他善于維修電器,平時就近在縣城打工,還熱心幫助鄰里,是大家公認的“維修專家”。他的女兒也在社區干部的幫助下被安置到了公益性崗位。一家人的年收入有5萬余元,終于實現了“挪窮窩奔富路”的愿望。

      為全面幫助搬遷勞動力就業,定邊縣將易地搬遷脫貧人員全部納入就業幫扶體系,進行防返貧動態監測?!罢ㄆ诟乱椎匕徇w勞動力就業信息臺賬,對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信息進行動態監測;通過組織招聘活動、微信公眾號宣傳、‘秦云就業’小程序、小區宣傳欄等多種形式,為易地搬遷勞動力送政策、送崗位,實現易地搬遷‘零就業’家庭動態清零?!毙聵飞鐓^黨支部書記高耿元說。

      截至目前,新樂社區就業幫扶基地和社區工廠吸納易地搬遷群眾65人,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易地搬遷群眾196人,培訓易地搬遷群眾50名,全面拓寬了群眾就業門路,讓更多群眾過上了幸福日子。

      經濟發展只是開始。對于搬遷群眾來說,搬遷不僅僅是得到一套新房、換一個生活環境,更是一場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遷。

      “多少年面朝黃土背朝天,以為一輩子就這樣過了,沒想到老了還能過上這好日子!”76歲的獨居老人郝連青也是新樂社區的新居民,對于如今的生活,他有不習慣之處,但更多的是感激。

      戴生日帽、唱生日歌、吃生日蛋糕、贈送生日照片……新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每月都會舉行一次集體生日會,給同月生的老人過集體生日?!斑@個生日會不只是吃吃蛋糕,社區還會邀請志愿者給我們講反詐知識,既是一場生日會,又是一個學習課堂?!焙逻B青繪聲繪色地說著生日會的細節。

      “我們通過配建‘日間照料中心+智慧養老服務’為老人送上關愛?!备吖⒃榻B,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內設閱覽室、助浴室、健康體檢室、康復理療室、餐廳等多個活動空間,為轄區獨居、空巢、失獨、五保等特殊群體老人提供愛心理發等“六助”服務。社區還按照“一網格一代辦”的標準,成立了由網格員、社區工作者、志愿者等組成的“代辦隊”,對孤寡老人、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積極開展幫辦代辦服務。

      為了讓移民群眾樂享幸福時光,新樂社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,將其作為“庭院微宣講”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示范活動的陣地。

      唱一首紅歌、說一段黨的故事、講一個身邊模范故事、學一段文明條例、聽一段陜北說書、辦一場農技知識培訓、搞一場有獎知識問答、談一段參與活動感悟、做一次免費體檢或義診、拍一張幸福照……“十個一”項目讓不少社區群眾感受到了幸福和溫暖。

      “寫好易地搬遷‘后半篇文章’,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接下來,我們將進一步探索集中安置點社區管理長效機制,優化開展物業管理、治安維穩、衛生整治等工作,同時注重扶貧先扶智,創新更多形式引導群眾解放思想、更新觀念,讓搬遷群眾安居又安心?!?月26日,定邊縣發展改革和科技局局長楊帆說。(記者 張樂佳 通訊員 王媛媛)

    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汪艷 】